試點可帶動300萬噸水泥下鄉,但山東上半年產能已超1.6億噸
在傳聞一度擱淺的情況下,建材下鄉終于走出了第一步。
近日,住建部、商務部等六部委聯合下發《關于開展推動建材下鄉試點的通知》(以下簡稱 《通知》),在山東和寧夏啟動建材下鄉試點工作,而水泥成為下鄉的主要品種。
然而,在市場給出了喜悅反應的同時,不少關于水泥下鄉的疑慮也正在浮出。
“算總賬很劃算”
“現在,各地都在搞農村住房改造,水泥等建材產品市場需求量非常大。” 山東省建材工業協會秘書長李建國在接受采訪時說,“目前我國建材市場的狀況也決定了水泥成為這次建材下鄉試點的主要產品。”
在山東省費縣沂龍水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沂龍公司”)常務副總經理楊峰看來,建材市場門類、產品非常多,生產相當分散,也缺乏統一標準;而水泥有統一的標準,生產相對集中,又是搞建筑的必需品,適合開展下鄉活動。
而沂龍公司也是“建材下鄉”的首批受益企業。其所在的山東省費縣去年開始實施建材下鄉試點,縣政府直接從該公司采購了10萬噸水泥,占當年公司66萬噸水泥的近六分之一。
費縣的方案是:“新建住房的農民,每戶補助20噸水泥;實施危房改造的農民,每戶補助10噸水泥。”
“算總賬很劃算。”沂龍水泥廠銷售經理賈瑞璋分析,一是目前水泥市場的競爭異常殘酷,能進入政府的采購名單,就有更大的生存空間;二是補貼政策增加了市場需求。
先期試點的山東省是我國水泥產業整合走在最前列的省份,集中度非常高。同時,山東還是水泥生產大省,去年產量居全國第二。
結合先期試點的經驗及《通知》的要求,山東省發布了《關于做好農村推廣散裝水泥工作的意見》,提出到2012年,全省農村散裝水泥使用率達到55%,農村散裝水泥銷售網點達到1萬個,供應農村的散裝水泥價格至少每噸應低于同品種袋裝水泥15元。
“單從試點期間水泥下鄉量來看,對緩解目前山東水泥市場過度飽和狀態作用微乎其微,也不會給價格帶來太大影響,水泥產能過剩的狀況還將持續一段時間。”李建國分析,試點期間,全國將向11萬農戶推廣有財政補貼的水泥,用于建設自用住房,其中山東10萬戶、寧夏1萬戶。從農戶自建住房的水泥需求量來看,一般農戶建一棟房子,需求量在20至30噸之間。
這意味著試點期間,山東有200萬至300萬噸水泥下鄉,但今年上半年山東水泥產能已超過1.6億噸。
配套政策缺乏
“主要是因為農民的消費能力并不如國家想象的那樣高。與家電相比較,農民購買建材的成本則更大。 ”國泰證券高級分析師呂愛文分析,此外,建材行業的品牌集中度更差,并且建材行業不僅品種眾多,包括陶瓷、涂料、門窗、照明多個類別,而且每一種產品的品牌更是數不勝數。如何確定“建材下鄉”目錄產品的標準更是一大難題。
在呂愛文看來影響效果的另一個原因是地方政府的積極性。因為《通知》規定,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制定相關政策,由地方財政承擔相關支出。
這一點也得到了一位分析師的認可,由于此次主要為地方政府出資,在下鄉效果未列入政府考核體系之前,地方政府缺乏足夠的參與動力,從而制約建材下鄉的實施效果,產生的水泥需求未必會有想象中那么大。
記者在采訪時了解到,不少水泥公司的工作人員都擔心地方政府對水泥下鄉政策的積極性,“目前還缺乏相應配套的激勵政策,地方財政對于水泥下鄉的支持力度還有待觀察。尤其對于地方政府來說,水泥下鄉對于政績考核的影響多大還沒有確定的說法。”
但中建材董事長宋志平則樂觀地算了一筆賬:目前,中國農村每年新建農房和公共建筑面積約10億平方米,以建設每平方米1000元計算,每年至少需投入1萬億元。按照這種比例,拉動的內需將是個極可觀的數字。
甚至有業內人士更加樂觀地預計,即使有1%的農戶在建材下鄉政策的帶動下新建房屋,也將帶動農村建房整體消費約500億元。
盡管業內對“建材下鄉”充滿了疑慮或樂觀,但到底能不能達到預期效果還有待驗證。